励志良方还是毒药

首页 /  励志新闻  / 励志良方还是毒药

励志良方还是毒药

发布: 青年励志网  栏目:

励志新闻

 标签: 励志 , 良方 , 还是 , 毒药    日期:2009-11-29

宾馆空旷的会堂里,350多个学生,13人或14人一组组成一个个圈,围坐在地毯上,窗帘拉上,手机关机,灯被熄灭,室内漆黑一片,静悄悄的,所有人轻闭双眼。

隔绝了外面的喧嚣,这里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随后,和着轻扬的音乐,音箱里传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你的爸爸妈妈每次都能记得你的生日,给你买生日礼物,可是他们的生日,你记得买礼物吗?

你甚至都不记得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了!你的爸爸妈妈是多么的爱你,可是你从来都不懂得他们的爱,你只认为给你的爱太少,你从来都没有认真地对他们说:亲爱的妈妈,我爱你!亲爱的爸爸、我爱你!妈妈……”

声音还在继续,但却能听到竭力压制的啜泣声。这是7月19日下午,在名为“我到北京上大学”的励志夏令营中的感恩父母活动现场的情形。来自河南郑州的营员吕晶在这个环节后眼圈湿润了,她说:

“我深切地感受到父爱、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为爸妈做得太不够了。”

励志正流行

如今,影视制作方喜欢把节目包装成青春励志剧或励志电影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人们时常会在热门图书排行榜上看到励志类书籍的影子,明星也乐于把自传标榜为励志书,而在书店中,励志书往往被摆在显要位置。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正越来越频繁地采用励志的方式为荒芜的精神家园寻找寄托。“励志”,已成为一种风靡社会的文化,而励志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学校,励志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学校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学校里德高望重的教授作报告、推荐阅读励志书籍、举办励志演讲比赛、参观名人故居或革命纪念基地以及著名高等学府,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主要形式。每到暑假,以励志为主题的夏令营又成为夏令营中的主流。

“我要用勤奋摧毁懒惰的习性、我要用信心驱赶怀疑、我要用真诚埋葬虚伪、我要加倍努力。我的潜力无穷,只要稍加开发,就能超越以往的任何成就。我生来应为高山,而非草芥。我放眼未来,勇往直前……”在“我到北京上大学”的夏令营中,每天早晨,营员们从集体朗读个人宣言书开始一天的活动;“Iamdifferent”、“Iamspecial”、“Iamthebest”,则是在“迎2008励志英语冠军营”营地经常会听到的几句话。老师们是想通过让学生大声呼喊口号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达到励志目的。像这样以励志为主题的夏令营还有很多。正值暑假,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和旅行社都推出了励志夏令营,把孩子送到那里,成为很多父母的选择。

汶川大地震后,针对灾区孩子励志教育的出现,成为今年励志教育的新现象。四川籍大学生志愿者给灾区学生带去“励志教育”;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主办的励志夏令营,组织了20名来自陕西略阳地震灾区的中学生来到西安,走进西安交大、西北大学和长安大学的校园,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也纷纷给灾区孩子写励志书信,鼓励他们战胜困难……

励志教育热的背后

吕晶今年6月份刚参加完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情绪很低落。她的父母帮她报名参加了夏令营,目的是让女儿散散心,减轻她的压力,并且通过夏令营中的励志教育,让她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

乔钰棋是山西临汾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爸爸说,现在小孩生活的环境太安逸,家里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到,让她参加夏令营,脱离父母一段时间,一个人到外地体验一下,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需要励志的不仅是这些家庭生活安逸的孩子。苏州市觅渡中学成功班的学生都是一群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也是学校历来关注的群体。

学校不久前就举行了以“畅想青春,励志成材”为主题的励志教育,教会他们如何面对贫困,如何面对成功。

对于励志教育在近几年的风靡,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认为,应当从社会大背景来看励志教育的走红。他说:“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容易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敢让孩子承担任何压力。由此造成孩子的心理素质比较差,缺乏面对挫折、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和勇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容易养成任性、孤独、自私的性格。现在家长、学校和社会也都逐渐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对孩子的励志教育非常重视。参加夏令营,让孩子接触自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黄泰山是“我到北京上大学”夏令营的创办者。他说道,1993年出版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书所描述的中日孩子之间的差距,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在反思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后,他们觉得应当发挥学校之外的力量来加强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于是创办了以励志为主题的夏令营。如今,这个夏令营是同类中比较规范、课程设置相对科学的夏令营,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1992年8月,中日两国儿童在内蒙古举行的草原探险夏令营中,中国儿童的表现让人失望,引起了整个社会对中国社会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教育的深刻反省,也是在那次事件之后,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开始逐渐被人们重视。

励志教育该如何励志

苏州市觅渡中学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吴锡说:“对励志夏令营,学校会谨慎选择,一般不会组织集体参加,因为现在的夏令营很多并不规范。”

吴锡的疑虑和很多家长不谋而合。拿很多由旅行社组织的赴北京的励志夏令营来说,其活动大都是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参观北大、清华等名校,然后看看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人们不免怀疑,这样的励志夏令营如何励志呢?而听完学校组织的励志报告后,很多学生也感觉“课上很激动,课下什么都不动”。

针对励志夏令营,于伟教授说:“通过参加夏令营,可以让孩子在暑期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它是一种集观光旅游、扩大视野、磨砺意志、增强团队意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形式,我们不应当单纯强调狭隘的励志意义。现在,的确有些励志夏令营的课程安排不够科学,组织不很规范,想要参加需要仔细甄别。”

于伟认为,我们的励志教育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教育手段都还在摸索之中,并不能苛求励志教育一定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社会、学校有这种意识是值得鼓励的,励志教育有它的必要性,至少可以起到启蒙作用,让学生能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对于形形色色、水平良莠不齐的励志教育,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马奇柯在文章《论青年励志教育》中充满忧虑地说:

“现在各种励志教育的内容充斥着市场,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助你实现内心平衡,正确对待痛苦和挫折,到教你如何赚大钱、享受人生,十分周全,青年生活在到处弥漫的幸福感中停滞了。有的励志总是教导青年放弃所有的世俗欲望,满足于一种虚假幸福的状态。这种状态出现在某个人身上无足轻重,但如果大规模地流行于青年群体之中,就可能演化成一场巨大的灾难,毁了我们的事业。”

马奇柯认为,真正可以励志的,还是那些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从思想史诗的经典著作和轰轰烈烈的伟大实践中提取的精神营养,既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也包括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世界上富有开创性的人类精神传统的借鉴,也有当今世界先进管理理念赋予的思想精髓。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对励志教育颇有微辞。他认为,现在的励志像一剂毒药,塑造出来的成功像“人造森林”,而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花小草。一位老师在博客中写文章认为,即使目前励志教育有问题,也不应该把罪全扣在教育头上,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对成功的理解过于狭窄。在人们眼中,只有所谓的挣大钱、当大官、出人头地才能算作成功,所以,励志教育也只能拼命把学生往这个方向引导。这与其说是励志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如说是整个社会看待成功的思维出现了问题。社会应当认可成功的多元化,而正确的励志教育,也应该给学生充分发展的个性空间,对他们各种积极向上的志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6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