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你所仰仗的,最后都会变成你的局限

首页 /  人生感悟  / 深度好文︱你所仰仗的,最后都会变成你的局限

深度好文︱你所仰仗的,最后都会变成你的局限

发布: 青年励志网  栏目:

人生感悟

 标签: 深度 , 仰仗 , 最后 , 变成 , 局限    日期:2016-04-19

上个月跟鸡腿闲聊,谈到一件趣事。

说《三国演义》的前半段,关羽杀人的频率和速度超快,但到了书的后半段,似乎不太给力,经常打几百个回合不分上下,偶尔还会吃个闷亏。抛开年纪大了的问题,我认为还有另一个潜在的可能性。

汉朝末年士族门阀的权势非常大,当时的名将,几乎都有各自的背景。比如赵云,他是常山真定赵家人,这个真定赵家,在当地是一支望族。一般名将打架前,都会先报个名,比如“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来者何人?”这时候对阵的人心里就得想想,这架该怎么打,是只论胜负还是要拼生死,如果要是杀了对方,赵家会不会派人来整死我。这么一寻思,杀人的动机就会滞后。但像关羽和张飞这号人却不用寻思这个,他俩一个是卖枣的,一个是杀猪的,对阵时总不能说我乃卖枣小贩关羽吧,于是干脆一言不发,冲上去就干。

可是到了后半段,关羽已经声名显赫,世人皆知其勇武,也就是从此有了身份,很多事情可以仰仗这身份解决,比如有不开眼的小兵拦路,报个名字就能把人吓唬跑,省心又省事。所以哪怕他当时离开曹操时挂印封金,表示不在乎这个爵位了,但之后打架前大多也会提一嘴,吾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以示身份,说完还会等对方报名,说不杀无名之辈。这样一来,就陷入了名将们的惯用套路,故而打架的欲望就没那么强烈了,杀人前也开始思前想后了。所以成为名人以后,关羽打架就不怎么给力了。

年轻的时候,我们无所仰仗,所以天大地大任我行,奔赴千里如嬉戏,像关羽一样,手起刀落快意人生,但走进社会之后,我们在苦难和喜悦中摸爬滚打,总结出各自的人生经验,从此仰仗着这经验去前行,却发现只能走这么远了。换句话说,你所仰仗的东西,最后都会变成你的局限。它可以是实体,比如一个靠山、一个富庶的家庭、一个格外关照你的领导前辈,也可以是你的名声、你的生财之道、你的处世哲学。

过于仰仗名声,就会不自觉放弃一些与身份不符的事。

我因为工作关系认识很多艺人,从娱乐新闻上看他们的生活总是活色生香,八卦花边不断,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日常生活极其单调,节假日不是在家里打游戏就是睡觉,不是特别要紧的事情绝不出门。也不是怕什么狗仔,就是觉得自己如果素颜出门被粉丝看到不太好。他们的朋友圈也都很干净,从来不发表什么略显犀利的看法,怕被人截图拿去当新闻,我不觉得他们矫情,但仰仗名声带来生活上的局限性可见一斑。

过于仰仗现有的生财之道,就会在无形中丢失掉变通的积极性。

2011年我去一家广告公司就职,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媒介代理,说直白点就是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位的中介公司,从网站方拿一个很低的折扣价,再高价将广告位卖给客户。因为这间公司在业内还算小有名气,客户很多,当时一年下来也有上千万利润,大家都过得很滋润。

到了2012年末,社交媒体的流量已经大大超过了门户网站,大品牌都开始更新广告投放的形式,对传统广告位的需求不断减少,但这家公司还在沿袭着“广告中介”的模式,就因为门槛低,来钱容易。我开始对此感到厌倦,投出辞呈并说了自己的想法,老板却觉得我太幼稚,说,反正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企业那么多,大品牌追赶潮流,但小品牌依然还有买广告位的需求啊,这种模式总有市场的。

那一年,他们的客户虽然没有减少很多,但已经只剩下本土企业了。到了这个月,我跟以前的同事聚餐,听说公司已经因为客户大量流失在裁员了,而他们现在服务的客户是十八线山寨品牌。

过于仰仗你的处世哲学,就会变成偏执的中年人。

一个人来到中年,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处世哲学,并且时常会将一生的经验用于一刻,然后无比坚信它的正确性。你经历太多阴暗,会不自觉的降低标准,而经历太多美好,会顺理成章的玛丽苏。这是人之常情。正如我们的父辈,如果他因为上大学这个机会而获得了美满的人生,就会强调上大学的重要性;如果他因为做生意而累积了财富,就会反复提及与人相处的生意经;甚至如果他因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而憋屈了一辈子,就会格外注重你的择偶。然而这些经验在他们身上或许是走得通的,但在你的身上不一定绝对正确。这也是他们仰仗自己的经验所留带来的局限性。

罗永浩在《鲁豫有约》里谈到一件事,说许多年后他回到家乡,一个小县城,当年那些同学朋友,很多特别有理想有追求的,到了今天,这些人当官的当官,做生意的做生意,大都在当地混得有模有样,但真的就是特别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如说他是一个局长,然后他就对自己现在比较富足的生活特别满意,没有任何追求了,老罗觉得很奇怪说,你才40岁你还可以追求很多,或者你最庸俗你可以想着去当更大的官。结果他连这个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小地方待久了,你仰仗着自己有着安稳不错的生活,继而产生一种满足感——“至少我比当地大部分人过得好,赚得多”,至于外面的事情,我也不愿多想,那是不属于我的世界。这些人幸福吗?我承认肯定也幸福,但他们很难再进步了。

每个人都在不断校准自己的人生,直至变成一条路,但你要相信,无论你有多么成功,没有哪一条路是绝对正确的。只有拥有不同经验才能促使人不跑偏,我觉得,这就是多读书和走出去的原始诉求。

我们现在总是在说三观,其实所谓的人生经验、处世哲学、赚钱方法都是归纳到三观里去的,但一个正确的三观,不是你对他错,而是允许你对,也允许他对,允许这世上有无限种可能。不然,你仰仗的三观,也会成为你的局限。

文/姬霄来源/姬霄(ID:obajjda)